2025年7月,泸州职业技术学院智能制造与汽车工程学院积极响应国家“三下乡”政策号召,组建了一支由25名师生组成的暑期社会实践队,旨在聚焦农村基层实际需求和农民群众期盼,通过改进创新活动形式与内容,提升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水平,促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这支队伍由学院团总支书记陈春霖带队,包含3名专业教师和22名优秀学生骨干。

于7月3日奔赴古蔺县田坝村和太平古镇,开展为期5天的实践工作。实践队围绕“科普支教赋能乡村振兴,革命讲演赓续百年薪火”主题,通过开展知识科普、禁毒宣传、留守儿童课业辅导、直播助农、走访调研等系列活动,充分发挥高校人才技术优势,助力田坝村产业发展和民生改善。



乡村振兴座谈会,共绘乡村振兴蓝图
活动伊始,实践队与田坝村村委会进行了对接,组织召开乡村振兴专题座谈会。会上,田坝村驻村第一书记张少云向“三下乡”队伍详细介绍了泸州职业技术学院自2023年以来开展的一系列帮扶工作及取得的显著成效和田坝村的整体情况。针对这些实际情况,队员们结合自身专业优势,与村干部共同商讨制定了包含技术培训、产业调研、教育帮扶等内容的精准帮扶方案,确保后续活动能够切实解决村民实际需求,助力乡村振兴。


科普支教,点亮智慧之光
活动中期,实践队充分发挥青年大学生的专业特长和创造力,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科普支教活动。通过“水火箭”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探索欲,智能设备展示让孩子们近距离接触前沿技术,感受科技的魅力。

课业辅导活动则针对孩子们的学习需求,提供个性化的辅导与帮助。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孩子们的暑期生活,更在他们心中播撒了科学的种子,助力乡村教育振兴。

知识教育,丰富乡村文化
队员们精心组织了“儿童安全讲座”,通过情景模拟教孩子们识别危险;开展“防溺水讲座”时,用自制道具演示急救措施;“普通话普及”活动采用游戏互动方式,提升村民语言能力;“禁毒宣传”通过真实案例讲解,增强村民防范意识。



最后,一场充满活力的“文娱小晚会”将活动推向高潮,小朋友们与实践队员载歌载舞,展现了新时代乡村的蓬勃朝气。这些活动既传播了知识,又丰富了村民文化生活,充分彰显了青年学子助力乡村振兴的责任担当。

乡村振兴走访调研,倾听乡村声音
实践队深入田坝村,走访留守儿童家庭和困难家庭,送上知识小书包和慰问品,传递关爱与温暖。同时,还对乡村振兴现状进行了调研,记录政策落实情况,收集宝贵的一手资料。通过与村民的深入交流,实践队深刻体会到乡村振兴工作的重要性,也更加坚定了为乡村发展贡献力量的决心。


直播助农,架起销售桥梁
在赶黄草种植基地,实践队参与采摘工作,并通过抖音直播宣传当地药材赶黄草。驻村第一书记张少云亲自介绍赶黄草的药用价值和古蔺县的独特优势,吸引了众多关注。直播助农活动不仅宣传了当地农产品,还为农民增收开辟了新渠道,助力乡村振兴。

革命遗址参观与讲演,传承红色基因
在太平古镇,实践队参观了四渡赤水太平渡陈列馆,深入了解红军四渡赤水的光辉历史。通过实地参观和革命历史讲演,实践队深刻体会到革命先辈们的英勇顽强和革命智慧,更加坚定了传承红色基因、担当时代使命的信念。


至此,为期五天的“三下乡”实践活动圆满落下帷幕。在这短暂而充实的五天里,实践队员们满怀热忱,为乡村孩子们带来了温暖与希望。他们不仅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课程教学,还组织了趣味运动会、文艺汇演等活动,让孩子们的眼中绽放出快乐的光芒。同时,队员们在革命遗址参观与讲演中学习了红色文化,坚定理想信念。这次实践活动不仅给乡村孩子们带去了知识与欢乐,更在每位队员的大学生涯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成为青春岁月里最温暖的记忆。